北京千里鸿茶行
010-63324018
 
产品中心
 黑茶
 红茶
 乌龙茶
 绿茶
 白茶
 台湾乌龙
 宜兴紫砂壶
 茶具
联系我们
北京千里鸿茶行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第三区商业街2060
邮编:100055
电话:010-63252661
传真:010-63324018

乌龙茶
大红袍  250g
大红袍 250g
市场价格:2300.00
本站价格:1660.00

   大红袍,字面诠释是大红色的衣袍。一般用作红色植物的比喻和代称,最著名的是茶叶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岩,品质优异。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美景甲东南”名山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大红袍茶园

名称来历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武夷岩茶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已栽制茶叶,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叫作武夷茶,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天心岩九龙集石壁上现存有茶树6棵,从大红抱石刻旁上层第一棵算起,按顺序编号,上层4棵(历史上称正本),编号1234,中层1棵为5,底层1棵为6。据调查观察,这6棵茶树,虽同属一类型,但由于从武夷菜茶有性群体品种,经长期自然杂交演变而来,因而存在个体间的差异,大体分为3个不同的株系。34号成熟早,节间短,叶小而长,叶面光滑,叶齿浅,叶边平,制成乌龙茶,岩韵明显(有棕叶香),香气较浓,味醇不淡,叶底黄亮稍暗。26号成熟居中,节间短,小叶型呈椭圆,叶质细嫩,叶齿细不明显,叶边平,制成乌龙茶香气较高,味醇稍薄,叶底黄亮,绿叶红镶边适度。15号成熟期最迟,叶齿粗而深,叶边呈波浪式,制成干茶香气比34号强,但不及26号,滋味似26号,叶底黄亮。

采摘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初制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大红袍的图片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精制

  

   大红袍的精制主要流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

 

   毛茶拼配和付制:拼配应根据拟生产的成品茶的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等级的毛茶配料比例的正常方案。拼配应遵循执行标准、稳定质量、兼顾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

版权所有 © 2010-2013 北京千里鸿茶行 许可证号:京ICP备1300594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第三区商业街2060  邮编:100055
电话:010-63252661   传真:010-6332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