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乌龙茶源于福建,但是福建乌龙茶的制茶工艺传到台湾后有所改变,依据发酵程度和工艺流程的区别可分为:轻发酵的文山型包种茶和冻顶型包种茶;重发酵的台湾乌龙茶。
台湾乌龙茶的白毫较多,呈铜褐色,汤色橙红,滋味醇和,尤以馥郁的清香冠台湾各种茶类之上。台湾乌龙茶的夏茶因为晴天多,品质最好,汤色艳丽,香烈味浓,形状整齐,白毫多。台湾包种茶在乌龙茶中别具一格,比较接近绿茶,外观形状粗壮,无白毫,色泽青绿;干茶具有明显花香,冲泡后汤色呈金黄色,味带甜,香气清柔;具有“香、浓、醇、韵美”五大特点。
台湾乌龙是乌龙共酵程度最重的一种,也最相似红茶的一种。
优质台湾乌龙茶芽肥绚丽。汤色呈琥珀般的橙红色,叶底淡褐有红边,叶基部呈淡绿色,叶片完整,芽叶连枝。
台湾乌龙茶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香槟乌龙或"东方美人",以赞其殊香美色,在茶汤中加上一滴白兰地酒,风味更佳。
工艺流程
优质台湾乌龙的制造,鲜叶原料标准为一芽二叶。著名的 “膨风茶”则选用一芽一叶为原料。其初制工艺经过日光或加温萎凋、室内萎凋(静置与搅拌)、炒青、回软、揉捻、初干、焙干等道工序。
以上工序与包种茶基本相同,唯在炒青后加有 “回软”处理。台湾乌龙日光萎凋或加温萎凋历时较久,程度较重,以叶面光泽消失,呈波浪状隆起,嫩梗表面呈现皱纹,心芽及第一叶柔软下垂,减重率为 20~28%为适度。搅拌与摊置交互进行,从第三次起用力较重,历时较长,以茶芽呈银白色,叶张 1C3~2C3呈红褐色,出现熟果香为适度。减重率为 30~40%。乌龙的炒青温度较包种为低,炒至青味消失,发出熟果香,茶芽呈银白色,手握叶子微有刺手感即可。减重在 40~50%之间。炒青叶出锅后用浸过清水的湿布包闷 10~20分钟,使叶子变为柔软无刺手感,称为 “回软”。乌龙的揉捻历时短,注意保持芽叶完好,用力不可太重。干燥作业分两次进行。初干温度为105~110℃,历时 3~5分钟,摊凉30~60分钟。再干温度为 85~95℃,历时 40~60分钟。
冻顶乌龙茶是台湾省所产乌龙茶的一种,属中发酵(做青程度约40%)、轻焙火型。
主产于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冻顶山是凤凰山的支脉,海拔700m。传说山上种茶,因雨多山高路滑,上山的茶农必须绷紧脚尖(冻脚尖)才能到山顶,故称此山为“冻顶山”。冻顶山,山高林密土质好,栽种的青心乌龙茶等良种茶树生长茂盛,为品质优异的冻顶乌龙茶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一般消费者而言,产自台湾南投县鹿谷乡一千六百多公顷贩茶园,都是“冻顶乌龙”茶,甚至来自邻近茶园的发酵茶亦可冠上“冻顶乌龙”之名。但行家认为,真正的“冻顶乌龙”产自位于鹿谷的乡彭雅村海拔六百米的山顶上那片四十多公顷的茶园。冻顶乌龙茶采制工艺十分讲究,鲜叶为青心乌龙等良种芽叶,经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多次反复团揉(包揉)、复烘、焙火而制成。 冻顶乌龙外观紧结,呈条索状,墨绿色带有光泽;茶汤清沏,呈蜜黄色,香气清纯,具有花香,滋味甘醇浓厚,汤色黄绿明亮,耐冲泡。产品等级分为特选、春、冬、梅、兰、竹、菊。冻顶乌龙入口圆滑甘润,饮后口颊生津、喉韵幽长。有人形容说,喝冻顶茶的感觉很妙,愈品愈有味。老式的冻顶茶,制法极具风格,香气稳重,喉韵十足。新式冻顶茶加入了“半包种”的做法,其香气较易发散,别有一番风味。现在这两种制法的冻顶茶均已在台湾广为流行。
茶的来历
冻顶乌龙茶是台湾所产乌龙茶的一种,主产于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
冻顶产茶历史悠久,据《台湾通史》称:台湾产茶,其来已久,旧志称水沙连(今南投县埔里、日月潭、水里、竹山等地)社茶,色如松罗,能避瘴祛暑。至今五城之茶,尚售市上,而以冻顶为佳,惟所出无多。又据传说,清咸丰五年(1855年),南投鹿谷乡村民林凤池,往福建考试读书,还乡时带回武夷乌龙茶苗36株种于冻顶山等地,逐渐发展成当今的冻顶茶园。冻顶山是凤凰山的支脉,居于海拔700米的高岗上,传说山上种茶,因雨多山高路滑,上山的茶农必须蹦紧脚尖(冻脚尖)才能上山顶,故称此山为“冻顶”。冻顶山上栽种了青心乌龙茶等茶树良种,山高林密土质好,茶树生长茂盛。
冻顶乌龙茶是台湾包种茶的一种,所谓“包种茶”,其名源于福建安溪,当地茶店售茶均用两张方形毛边纸盛放,内外相衬,放入茶叶4两,包成长方形四方包,包外盖有茶行的唛头,然后按包出售,称之为“包种”。台湾包种茶属轻度或中度发酵茶,亦称“清香乌龙茶”。包种茶按外形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条形包种茶,以“文山包种茶”为代表;另一类是半球形包种茶,以“冻顶乌龙茶”为代表。素有“北文山、南冻顶”之美誉。
茶的特点
1.茶叶成半球状,色泽墨绿,边缘隐隐金黄色。
2.冲泡后,茶汤金黄,偏琥珀色,带熟果香或浓花香,味醇厚甘润,喉韵回甘十足,带明显焙火韵味。
3.茶叶展开,外观有青蛙皮般灰白点,叶间卷曲成虾球状,叶片中间淡绿色,叶底边缘镶红边,称为「绿叶红镶边」或「青蒂、绿腹、红镶边」。
采摘时间
冻顶茶一年四季均可采摘,春茶采期从3月下旬至5月下旬;夏茶5月下旬至8月下旬;秋茶8月下旬至9月下旬;冬茶则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采摘未开展的一芽二、三叶嫩梢。采摘时间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最佳,采后立即送工厂加工。其制作过程分初制与精制两大工序。初制中以做青为主要程序。做青经轻度发酵,将采下的茶菁在阳光下暴晒20~30分钟,使茶菁软化,水分适度蒸发,以利于揉捻时保护茶芽完整。萎凋时应经常翻动,使茶菁充分吸氧产生发酵作用,待发酵到产生清香味时,即进行高温杀青。随即进行整形,使条状定型为半球状,再经过风选机将粗、细、片完全分开,分别送入烘焙机高温烘焙,以减少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
|